雖然這篇影片有點長,請看完之後再去思考我們需要的飲食方式。我對於「人道屠宰」這一詞很不以為然,屠宰本身並沒有所謂的人道可言,且這一詞令是「商業行為」所衍生出來的產物;好用來說服大眾繼續食用肉品,原來這就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?
現代人三餐總是在外,在飲食的搭配上也只能因應環境被動飲食,影響上勢必無法脫離工業化、交通改變、全球化運輸、產品的生命週期。真正要探討飲食、健康、生物之間的微妙平衡,以台灣的環境而言茹素並不會太困難,困難的是觀念以及執行動機。咱們遑論生態平衡及飲食觀念,至少在處處商業化的現今定是極少著墨。工業所飼養的肉雞,都添加荷爾蒙加速雞隻成長,導致內臟及骨骼不能跟上瘦肉的生長速度,所以雞隻不能久站、牛隻營養過剩而成為美味的肉球,這種飲食長期累積一定會造成健康上的隱憂,在素食及肉食的選擇上其實優劣可辨。
過去在消費者在挑選食材時,對於食物外表往往會比較要求,衍生的商業添加物,如:肥料、農藥,甚至以食物去培養耕作,只為了大量生產及迎合需求。有機農法因栽種的成本較高,成本也會反應在價格上,然而附加的環境、文化、產地、社會、生態概念等價值,在處處商業化的現今總會被忽略,消費者如果只停留價格上的比較,而忽略分析產品的內容,就可能因小失大。引用加拿大的史密絲(Alisa Smith)和麥金諾(J.B. MacKinnon)曾提出的「一百哩食物里程」(100 Mile Diet)這個概念,再由食物里程延伸出「在地當季」飲食的概念、地產地銷,雖然這種想法只限學者紙上談兵,但畢竟為食物歷程之濫觴。
引用醫學雜誌《刺胳針》的一篇報告
「富裕國家的人如果把肉類的攝取量,限制在平均每人每天90公克,就可以有效緩和全球暖化。」蔬果從耕種、汲水灌溉,到使用交通工具送達賣場的過程,同樣需要消耗能源,不過,在相比之下,肉品還多了屠宰、冷凍、包裝和長途運送的耗能,因此,環保團體提倡少吃肉、抗暖化。從農業畜牧業經濟以動物馱背的方式運送物品,轉變至工業經濟的車、船大量運輸,導致全球暖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,在飲食上我還是建議每日攝取蛋、豆、魚、肉類,再慢慢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比例,舉例:每日最少一份黃豆類,漸漸降低肉類攝取比例,然後捨棄。
少食用肉品是正確的,畜牧、農業商業化的結果,肉品的食用價值是越來越少了。
植物性蛋白真的安全嗎?
先打一下自己的嘴巴,全球基改面積最新統計出爐,2010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1.48億公頃,年增率10.45%,基改大國集中在美洲,而巴西增加400萬公頃,躍居第二名。根據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發表的〈全球的基改作物栽培 1996 ~ 2010〉,2010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年增加10.45%,增加率略為提高。2010年一共29個國家種植基改作物,比2009年增加4個,緬甸、巴基斯坦、瑞典為首次種植,德國則為禁種1年後復種。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,86.8%集中在美洲,亞澳地區佔11.4%,而中東與非、歐洲僅佔1.9%。這個趨勢自2003年即變化很少。增加的面積66.4%在美洲,34.3%在亞澳地區,其中又以巴西增加400萬公頃最明顯,基改作物面積較2009年增加21.5%,僅次於美國(6680萬公頃),超越阿根廷,成為全球第2大基改作物栽種國。
然而,中國減少了20萬公頃的面積。
基改作物種植前三大國家分別為:美國、巴西、阿根廷,全部集中在美洲,囊括全球基改作物面積的77%。亞洲則以印度、中國占鰲頭,約佔全球基改作物面積的13%。加拿大、巴拉圭、南非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、澳洲、烏拉圭、墨西哥、玻利維亞、西班牙、緬甸、布吉納法索等都超過10萬公頃。
四大基改作物,大豆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各佔全球基改作物面積的50%、32%、14%、5%(合計約99%)。抗除草劑、抗蟲(Bt)、多抗(除草劑與蟲)特性的全球基改作物面積分別為89.3、26.3、32.3百萬公頃,各佔60.4、17.8、21.8%。抗除草劑者2010年比2009年增加7%,雙抗者增加13%,抗蟲者增加21%。
基改作物仍有健康風險爭議,政府至今仍未核准基改作物種植,但已研發水稻、馬鈴薯、木瓜等品種,其中僅木瓜通過田間試驗。據報導,腸胃科臨床門診發現,國內吃素人口大腸癌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,懷疑是素食人口以豆製品為主要蛋白質來源,而國內豆製品又幾乎都是基改。
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,過去曾發生基改油菜的花粉污染野生油菜,就是因為基改作物可經風力或昆蟲,將花粉散佈其他非基改作物汙染野生油菜的基因;而基改植物採收的殘骸分解後,也會改變土壤微生物及形成不怕除草劑的超級雜草。
支持基改作物者則表示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從未有基改食品對人體有害的確定案例。基改導入的基因就是核酸、蛋白質,人體吃到腸胃後就消化掉,並不會改變人體基因。而民眾對基改作物的恐慌,也造成台灣農業生技無法進步。
我的認為是
一家獨大的跨國農業生技業者孟山都
基改作物的審核本來就有很大的問題,美國大公司在美國政府裡面有很大的影響力,公司的高層過幾年就進入政府主管的機關當官,再過幾年又回到公司就職,因此所制定的審查辦法通常有利於本身。基改食品是通過遺傳工程改變植物種子中的脫氧核糖核酸,然後把這些修改過的基因移植到植物種子內,從而獲得一個新的植物品種。
簡單介紹孟山都的審核流程,照道理大公司提出申請以後,政府應該在政府的研究單位來做試驗,或者委託獨立的研究機關來做。但是,現在卻是由提出申請的公司自己做試驗,然後將試驗結果送給政府的委員會去審查,只因政府做健康風險評估要花很多錢,如此一來會讓公司有作假的機會;對照台灣喝了數十年的塑化劑風波,在送實驗室檢查的產品百分之百都會沒問題,但在市面上流通的產品衛生署只能抽驗,在人手不足及八股的抽驗項目情況下,以致於塑化劑一直沒被檢驗出來,這完完全全都是審核流程機制出了問題。
在孟山都公司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是代號為(MON863)的轉基因玉米,孟山都將玉米進行改良以保護不受害蟲的侵害,據英國《獨立報》指出,基改食品巨人孟山都公司(Monsanto)進行的秘密研究表明,吃了基改玉米的老鼠腎臟變小,血液的構成發生變化。
當時英國政府全力支持基改食品發展,但經歷六年,民眾用拒絶食用讓巿場自然淘汰基改食品,來解決這個爭論。84%的英國人說他們不會吃這些產品, 甚至十分贊成基改食品的內閣部長們也承認,這類產品沒有市場;對照台灣是否開放美牛的議題,台灣的下一步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,拒絶美牛絶對不是明智之舉,反正塑膠都喝了那麼多年了,我們要相信政府有做好監督的能力,而且在用量上絶對不會超標,反正檢驗超標再下架就好了!
在植物性蛋白的應用上請選擇非基改食品,違反自然規律的出發點都是以商業為基礎,再加上商業思維的層層包裹呈現在消費者面前,所以在選擇飲食上我們都得多用心才是。
當時英國政府全力支持基改食品發展,但經歷六年,民眾用拒絶食用讓巿場自然淘汰基改食品,來解決這個爭論。84%的英國人說他們不會吃這些產品, 甚至十分贊成基改食品的內閣部長們也承認,這類產品沒有市場;對照台灣是否開放美牛的議題,台灣的下一步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,拒絶美牛絶對不是明智之舉,反正塑膠都喝了那麼多年了,我們要相信政府有做好監督的能力,而且在用量上絶對不會超標,反正檢驗超標再下架就好了!
在植物性蛋白的應用上請選擇非基改食品,違反自然規律的出發點都是以商業為基礎,再加上商業思維的層層包裹呈現在消費者面前,所以在選擇飲食上我們都得多用心才是。
有天開車時兒子看到隔壁卡車載著豬,問我這些豬要去哪裡,我告訴 他豬要載去殺掉,然後做成我們吃的香腸豬排等等,兒子哭著說人類 好壞,他不想做人類了。隔天他忘了這件事情很開心地吃著煎香腸。 (我們確實是蒙著眼罩的,不想看到被虐待但是又不能抗拒肉食)我 也要少吃肉食了,希望有天下定決心成為vegan的一份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