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

美食vs未來(你吃哪一道?)


地球上有80%植物,而人類有三分之一的食物,是依賴蜜蜂在花粉裡用受粉方式繁殖。愛因斯坦曾說:「一旦蜜蜂消失,人類將沒有食物可以吃,可能會滅絕。」每次文明進化,都是一次對大自然的攻擊。這絕非恐嚇,而是最深的擔憂。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、人類三分之一的食物皆需靠蜜蜂授粉,但過去五十年來,全世界的蜜蜂大量消失,甚至中國、歐洲及北美某些地區,早已沒有蜜蜂存在!此一驚人事實究竟只是特例,抑或末日即將來臨?為了探尋答案,導演帶領觀眾從阿爾卑斯山到亞利桑那州的沙漠,從養蜂人到科學家,層層過濾危及人類存亡的生命之秘。透過極致的顯微攝影,帶出微小蜜蜂背後的巨大議題,震撼力十足的影像,讓我們反思人類在大自然扮演的關鍵角色,解開生物鏈上最難解的一個解結。

究竟兇手是誰?兩個導演透過鏡頭帶大家找真相。

《蜜蜂工場》是奧斯卡名導馬庫斯伊姆霍花了五年,斥資台幣八千萬拍攝蜜蜂消失的警示,來追蹤人類破壞生態失衡的線索。導演循序漸進探訪每個養蜂人,透過和蜜蜂相互依存的關係,記錄他們在這產業奮鬥的姿態。製作團隊更專業的拍下許多珍貴的影像,從蜂后羽化以及婚飛時在空中與雄蜂交尾等生活習性、授粉、以及環境對蜜蜂衝擊的生動鏡頭,觀影的同時,彷彿上了一堂生態學課。

從另一個觀點,小小的蜜蜂也教我們經濟市場的殘酷。導演馬庫斯說:在人類消費社會構築的金字塔中,別忘了,被壓在最底層賣命的,其實是昆蟲。我竭盡心力將蜜蜂搬上大銀幕,便是希望觀眾更了解牠們。當蜜蜂扮演開放市場經濟的底層勞工,蜂蜜業者壓榨養蜂人,養蜂人遂迫使他們的蜜蜂提高產量;而這一切最好按個鈕就能開始運作。我覺得這部片幾乎就是蜜蜂版的《摩登時代》。

Photo source—http://goo.gl/8ts7N
《最後的藍海》是紐西蘭知名的野生動物影片製片人Peter Young,花了六年時間,深入南極中心的「羅斯海」所拍攝的紀錄片。南極羅斯海擁有地球僅剩的原始海洋生態,科學家形容這是最後「活的實驗室」,是人類研究健康海域及其功能的最終機會。

影片從饕客嘴裡的高級食材「南極鱈魚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圓鱈」,探討海洋生態嚴重失衡的問題。自從1996年起第一艘紐西蘭的漁船進入海域捕撈後,迄今已有十餘個國家的延繩釣船大肆捕撈漁貨,每年產量已高達3000噸這嚇人的數字,35年來減少了35%的魚量,却仍不足以應付全球各地市場的貪婪需求。

「南極鱈魚」不見了,頂多餐桌上吃不到,還會有什麼影響?

如果靠掠食來控制其食物鏈下層生物的「南極鱈魚」被捕撈殆盡,海洋生態系將失去平衡,而在食物鏈上層仰賴掠食南極鱈魚維生的虎鯨、海豹或企鵝等海洋哺乳動物,也會因食物短缺而面臨浩劫。

這部影片除了捕捉到對抗非法獵捕的過程、高畫質的海洋影像記錄,同時也採訪了許多頂尖的生物學家,挖出我們必須面對的真相;守護人類生命的源頭,各界都在努力保育這片藍色海洋。

影片介紹連結:http://goo.gl/s3K4H,正式版本的付費連結:http://goo.gl/4azuU





沒有留言: